本报记者 胡晓晶 文 继上月底在沪成功首飞后,我国首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ARJ21-700新支线飞机进入了研制新节点。记者今天上午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获悉:ARJ21-700飞机日前已通过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的审查,正式转入试飞取证阶段,该阶段预计用约1年半时间完成。 在试飞取证阶段,将有4架ARJ21-700试飞机选择不同的机场、航线环境和航程,来严格考核、验证空中飞行的安全性、舒适性、适应性及其环保节能效果。这意味着在首架试飞机成功试飞后,ARJ21-700飞上祖国蓝天的频率大大加快。虽然离开11月28日的首飞已过去近1个月,但那激动人心的1个多小时完美亮相,依然值得国人回眸凝望。 【纪实】难忘11月28日首飞时刻 很多人都来不及抓拍,ARJ21-700已轻盈跃上蓝天。伴随着飞机的起飞爬升、低空通场,在视线中变小到消失又到出现和变大,最后安全着陆,在场的ARJ21项目工作者们无不以掌声、欢呼、泪水、握手甚至彼此拥抱来表达激动之情。 12:23 中国商飞董事长张庆伟下达首飞放飞命令。ARJ21-700首架试飞机101架机随即滑行起飞。 12:25 首席试飞员赵鹏在空中向指挥中心报告说:“飞行系统一切正常。” 12:58 飞机在上海崇明岛上空飞行,高度2500米,速度340公里/小时。 13:11 飞机在长江上空飞行,高度420米,速度350公里/小时。 13:15 飞机在大场机场观礼台上空飞过,飞行高度300米。 13:16 指挥中心与试飞员之间对话:“飞机系统运行情况如何?”赵鹏回答:“襟翼和缝翼很稳定。” 13:18 飞机在长江口上空飞行,试飞员与地面指挥员通话:“现在长江上空气流不稳定,飞机系统运行正常。” 13:24 ARJ21-700飞机101架机在空中飞行了近1个小时后再次出现在机场的北端上空,飞机下降高度对准跑道,250米,200米,100米……在人们的一片欢呼声中平稳着陆。 【声音】“第一次飞行相当完美” 从项目立项,到第一张图纸绘制完毕、第一个零部件制造成型,到第一架飞机总装下线,ARJ21从出生到蓄势待发历时6年。6年后第一次接受国人和历史的考验,ARJ21-700的表现合格吗? 赵鹏(ARJ21-700首席试飞员):“ARJ21-700的操控性、稳定性都非常好,飞机在姿态上很容易控制,而且相当优雅。像今天,我们选择在中午试飞,机场上空的气流一般都会比较大,但飞机还是轻松地实现了预定目标,第一次飞行相当完美。这是我驾驶的第30种机型,它的性能可与市场上任何成熟机型媲美。” 杨利伟(航天英雄):“我到驾驶舱亲自感受了一下,ARJ21-700飞机的驾驶界面集成度很高,仪表显示简洁。我认为它体现了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成果,体现了我们国家的工业化程度。” 刘大响(中国工程院院士):“ARJ21-700首飞成功,迈出了我国自主研制大飞机的第一步,说明我们已经解决了很多飞机制造中的关键性技术问题、质量问题。此外,包括ARJ21争取适航证的工作等,都为我国继续研发150座干线客机打下了很好的技术基础和商业基础。” 【前景】向家族系列化发展 ARJ21新型涡扇喷气支线飞机是我国“十五”规划的重大高新技术项目。在这一重大项目中,总部设在上海的中国商飞公司担负起了历史重任。 据中国商飞公司总经理金壮龙透露,目前在抓好适航取证工作的同时,还将研究和建立ARJ21飞机成本价格体系,建立支撑基本型ARJ21-700飞机的供应链保障体系,同时抓紧启动加长型ARJ21-900飞机的论证以实现ARJ21家族系列化发展。 (本版图片由中国商飞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