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航海文化
⊚  首页 >  驾驶文化 > 航海文化 > 

享受蓝海梦想的造船人

编辑:驾驶网    来源:中国网    2010-10-14    👁3537  

  “我不是一个超理想主义者,但我的追求却很坚定:一定要探索从陆地转向海洋,实现享受海洋乐趣的生活方式。”

  ■ 深圳特区报记者 陈颖

  对于长期从事船艇研发、生产的深圳市海斯比船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来说,近期好事不断。随着国家对海洋开发的越发重视,海斯比更是得到了本土风投“老大”――深圳创新投的4000万风险投资。该公司董事长施军用了一句通俗的话语来表达他的心情:“公司的发展是赶上好时候了。”

  技术创新不妨“外行引导内行”

  发展十年的海斯比通过不断的自主研发频频获得了“中国企业新纪录”和“深圳企业新纪录”奖项。自主创新成为引领该公司不断发展、壮大的源动力,海斯比也成为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代表企业。

  “只有在满足市场的前提下,才能寻找到适合的技术路线”,道及多年来在海斯比项目上的创新体会和经验,施军侃侃而谈。施军十分看重市场的开拓,因此深入挖掘客户的需求和市场的潜力,是他所津津乐道而又擅长的事情。

  而在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中,施军总结出来的“法宝”是:在一定意义上,需要外行引导内行。他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把技术创新仅仅交由纯粹的技术人员来解决,那他碍于技术层面的局限性,出来的产品就不一定能够满足市场。“而海斯比所追求的,一定是切合了市场需求之后,结合最优秀的技术手段来实现它的价值,而不仅仅是一个单项指标。”正因此,借力于这一“法宝”以及自身的努力,海斯比打响了自身品牌以及行业名气。用行业内的话来说,“一有技术难题就会想到深圳的海斯比。”

  定位崇高能激励企业发展

  作为公司的董事长,施军还兼着总经理和总设计师的职务。在日常的工作中,他需要根据大量的市场信息来确定公司下一步发展的目标、技术方针、技术路线等。施军告诉记者,他本科学的是汽车专业,研究生学的是复合材料,这样的教育背景,让他能够实现从汽车到船舶的跨越发展。

  “把复杂的事情变得简单”是施军在谈话中频率出现较高的一句话,从谈话思路以及工作细节不难发现,他的“复杂变简单”在于喜欢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思考、解决问题。这与他的出身不无关系,由他带领的研发团队都是传统的工程人员,少而精、实事求是,是他们的同一特点。

  回想起多年前定下的“蓝海梦想”,施军坚定地表示,海斯比的定位就是服务于国家的海洋建设。在9月底南非的一次展览上,海斯比首次参展的小型巡逻艇受到了特别高的评价,施军在高兴之余也对产品得到国际认可感到欣慰。这次机会对于海斯比的国外市场拓展无疑十分利好,但施军搁置了这一机会。施军说,任何人都会有着一颗民族之心,海斯比的发展一定是以满足国内海洋开发为前提的。“我想,企业定位崇高一些,员工们也会深受激励而更有斗志。”

  游艇行业将迎来高速发展期

  走入施军的办公室,几面顶墙的高大书柜以及琳琅满目的书籍跃入眼帘。读书是他的一大爱好,每每出差,这位读书人总爱揣上几本书,其中,历史与哲学是他的最爱。他说,从历史哲学中,总能看出一些智慧的东西,得以运用在公司的管理发展之上。

  对于船舶行业,现在的说法多是朝阳产业。在施军心里,也早已积累了“真枪实弹”,等待着一个良好的市场爆发点。施军说,海斯比的前十年向社会证实了企业的技术功底,接下来的十年,海斯比将把这些研发成果迅速普及到全国范围去,使我国海洋事业得到更大、更快的发展。而创新投的这笔资金,也将用于产能的扩张以及品牌、研发投入。

  施军告诉记者,最近的一个月,国家对于游艇经济建设的相关政策有所突破,以前对于一个游艇拥有者来说,最大问题是没有一个单位受理相关申请,但现在,国家相关规定表明一些试点城市、包括深圳在内,可以开放相关“市场准入条件”及“社会行为”。施军表示,在国外,游艇船舶大多是私人的娱乐消费品,而不是公共的安全产品,而随着我国相关配套政策的出台,对游艇市场的开拓、特别是高性能游艇的开发力度都将加强。“我不是一个超理想主义者,但我的追求却很坚定:一定要帮着国人从陆地转向海洋,实现享受海洋乐趣的生活方式。”

  “我不敢说,游艇时代即将到来,但接下来的5年会是游艇产业的高速发展期。我们准备好了,船是一定要造出来的,而且会越造越好,帮助更多的国人实现享受海洋的梦想。”说到此处,施军镜片后的双眼闪烁着坚定、执着的光芒。


 
国家网信办举报中心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 全国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8-2023  驾驶爱好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70220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