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湾:火与冰的双重享乐体验
阿联酋 爱上沙漠爱上海 一个遥远的东方国度,碧蓝的大海、火红的沙漠,热气球和海豚的舞蹈。阿联酋的假日是水与火的两重快乐。 凌晨三点,一阵电话铃声敲碎夜色,拉开窗帘,天未破晓,浩瀚的阿拉伯海笼罩在无边的黑暗里。白天的暑气已经消散,我们的越野车离开海滨,驶向黑暗深处的沙漠。那里,一顶热气球正在等着我们。 沙漠里不供电,只有车灯昏黄的光照亮前方的路。远远地,有人提着马灯向我们挥手。他是守候在此的热气球的“舰长”,瘦瘦小小,深深的眼睛,一部翘起来的浓密的胡子,笑容带着诡谲,看上去就像《阿拉丁神灯》里的魔法师。随着“呼呼”的声响,我们的舰长点火了,火焰喷射,彩色的热气球很快就膨胀起来,每个人的脸都被映得红红的,仰着头看着这个巨大的圆球撑起我们头顶的天空。远处的沙漠中隐约有风的哨音,我们随着吊篮缓缓升入苍蓝的天空,那一刻,心跳加速,我感觉自己好像走入天方夜谭,一个充满冒险和奇遇的旅程在空中拉开序幕。 沙漠日出只在一瞬间,没有重重叠叠云影的铺陈,仿佛只是眨了下眼,天边一轮金色的朝阳就跳出了天际线,一切都沐浴在朝阳温柔的抚摸里。法亚山延绵如长龙,布满巨石的山岭极有雕塑感,在阳光里呈现出油画般的质感和光泽。我们的热气球越过一个接一个的山脊,脚下就是著名的红沙漠了。不同于普通的淡黄色沙子,这里的沙子如血般鲜艳,从空中望去一片延绵无际的赤色,真是美艳无比,动人心魄。 乘热气球飞行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恰到好处的速度与介于天地之间的空间位置,很容易给人造成一种时光停滞的错觉。一个小时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意犹未尽,围着热气球不停拍照,舰长拍着我的肩膀说:“这里还有好多好玩的,你出海看过海豚吗?” 看海豚是我们下午的计划。快艇带着我们离开了快艇码头,向碧蓝的大海冲去。海风夹着快艇激起的水花迎面扑在脸上,四周是碧悠悠水的世界,使得上午的沙漠和热气球一时间变得梦境般不真实。开船的山姆是个棕色皮肤的帅小伙,黑黑的眼睛安静而友善,话不多,总是一脸酷酷地盯着前方。只有当我的照相机对着他的时候,他才腼腆地一笑:“你还是等着给海豚拍照吧。” 20分钟后,山姆忽然尖着嗓子发出奇怪的叫声。“他在呼唤海豚。” 同伴解释说。真的能看到海豚吗? 刚刚出海还不到半小时,难道会有海豚出没吗?正在犹疑,忽然一船的人都站了起来:“海豚,海豚!”。果然,不远处,一大一小两只海豚在我们的船边跟着浪花起伏跳跃,灰色的脊背在水面上划出优美的弧线。周围的相机闪成一片。仿佛是为了凑闪光灯的热闹,又有几只海豚出现在船周。用望远镜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们光洁发亮的身体潜水艇般贴着水面划过,一翻身,尾巴拍起一片水花,又潜入了深深的海底。玩了一会儿,海豚沉入海水,离我们远去。没有人再呼唤海豚,在这片海域里,海豚是自由的生命,他们随兴而来,随兴而去,活得快乐而自在。 快艇在海中的一个小岛上着陆熄火,一片平缓的沙滩,几架帐篷,穿着沙滩装的人走来走去。四周突然安静下来,只听见孩子们的欢笑声和海浪有节律的呼吸。我们从快艇上运下无电冰箱、提篮、矿泉水,打开帐篷帆布,每人扯着一角拴在深埋在沙地里的木桩上。再把带来的折叠椅打开,铺上花花绿绿的浴巾,打开冰镇的饮料和啤酒,小孩子一人一套沙滩玩具,用沙子搭建自己心中的童话城堡,大孩子们开始沙滩排球赛。我戴上深色的大墨镜,在躺椅上晒太阳,想想早晨还坐热气球飘荡在沙漠上空,而此刻却尽享海岛生活的乐趣,这种奇妙和快乐恐怕是其它海域不会有的体验吧。沙滩上都是一家一家人来度周末的,在一年中除了夏季最热的几个月和穆斯林的斋月,先看海豚再在海滩上烧烤是很多家庭的周末项目。也难怪,这里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随波起舞的海豚、与世隔绝的孤岛、悠闲自在的气氛,最重要的是它离陆地的船程居然不到一小时。 不同于其他地方的海水,波斯湾海水盐份较高,它在整个夏季吸收了足够的热量,从秋天开始缓缓释放,从11月一直到下一年的1月初都会保持着温泉般的宜人温度。下水游泳,温暖的海水拥抱着我,水很清,看得见千姿百态舞动的水草和植物,五颜六色的热带鱼优美地游弋于珊瑚丛间,螃蟹的身体在水中近乎透明。 回到岸上,西班牙朋友已经在推销他的炭火烧烤了。他手里一把锋利的大刀把新鲜的小面包一剖为二,钢叉挑起一块“吱吱”冒着热气的小牛排往中间一夹,不需要任何作料,也不需盐和胡椒,一口咬下去,你就再也不想停嘴了。烤完了牛排又烤德式香肠,就着冰凉的啤酒,大嚼美味的烤猪肉肠,我怎么都不能想象此时的我是在一个穆斯林国家的沙滩上。感谢阿联酋的开放与宽容。 喝光了各家带来的啤酒、红酒、白酒,收拾起食物和帐篷,我们登上返航的快艇。巨大的落日悬在沙滩的上方,被夕阳染成橙色的海水水波荡漾,水鸟在头顶盘旋而过,撒落一串“啊、啊”的叫声。每个人都在微笑着。从沙漠中的日出到海面上的日落,阿联酋的一天让我知道了快乐可以多么丰富。 资讯补给站 从北京和上海出发可以搭乘阿联酋航空公司或中国南方航空公司,都有直航连接迪拜。另外,阿提哈德航空公司连接北京和阿布扎比的航线已于今年3月开航。 最佳月份为11月到次年的3月。每年斋月日间任何人不可在公共场合吃喝,晚上日落后夜夜狂欢,不可错过。每年的斋月根据阿拉伯历日期都不同。阿联酋等小海湾国家都以沙特官方公布为准。今年斋月大约始于9月2日。 当地货币1迪拉姆(Dirham)相当于人民币2元。机场、酒店、购物中心和主要街道都有货币兑换点。很多商店也接受美元现金。 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但是英语被广泛运用。 阿曼 珍宝海滩观龟 也许因为听过了太多关于流浪的故事,真正来到这个波斯湾边的优雅国度,才发现在此停驻竟是如此让人着迷。 当我们的越野吉普马力十足地开过阿联酋边境,眼前的景色与先前一望无际的沙丘加骆驼草大不一样:整齐的马路两边是香蕉树丛与棕榈树丛交替的农场,椰枣树高大袅娜、树影婆娑。静静的午后,阳光灼热,马路上驶过寥寥几辆车,身穿白色长袍头戴硬壳小帽的当地人骑着自行车慢悠悠横穿马路。在我们的眼睛开始厌倦黄沙地里一站又一站的村庄小镇时,远方的天边渐渐展现出灰蓝色的海,与浅色的黄沙和同色的平坦村庄冷暖对比,平静而庄严。阿曼Al Sawadi度假村的大牌子在公路边绿油油地冒出头来。 度假村掩映在一片葱茏绿色中。我们把车停在中心花园边上的停车场,然后乘坐度假村内的电动小车经过弯弯绕绕的花园小径穿过草坪花架,来到我们预订的房间。阳台的门外就是沙滩和大海,一盒放在茶几上的本地蜜枣是迎宾的礼物,浓厚的甜味暗示着美好的假期开始了。 夕阳西下,海滩空旷无人,正是涨潮的时候,海水一层层涌上来,被落日的余晖镀上了灿烂的金色,仿佛有了金属的质感。小小的度假村在黄沙和海浪之间被越来越深的暮色渲染得像中世纪的油画,沉沉的让人昏昏欲睡。 可能是由于度假村里太安静了,我们一觉睡到太阳老高。踏出房门,蓝色的海洋透过阿拉伯式的门拱在远处召唤我们。有人拿着网在水里打捞螃蟹,我仔细观察,果然发现有很多大大小小的蓝色螃蟹在浅滩的沙上飞速走动,在水里的身子除了边角处幽幽的蓝色,几乎是半透明的。更有巴掌大小的海星像月球探险的飞船,时而浮出沙面,时而沉下,瞬间消失地无影无踪。还有一种将无数贝壳碎片吸附于身的管状生物,深深扎根于沙子深处,露出来的部分像个潜望镜的探头,奇怪而可爱。没想到不用潜水就能看到这么多形形色色的海洋生物! 潮水退去,被洗刷得发亮的细沙上躺着一片片粉红、深褐、浅棕色或螺纹、或璇纹,图案各异的半透明的贝壳,不仔细看还以为是海盗们粗心泼洒的珍珠宝贝。我被这些闪烁着异彩的小贝壳迷住了。正在惊叹,突然听到背后有人和我问好,回过头去,一个身穿白袍的小伙子正笑意盈盈地看着我。他叫阿里,住在阿曼首都马斯喀特(Muscat),每年都会到这一带做保护野生海龟的志愿者。“阿曼海滩的贝壳你在其他地方都是看不到的,我管它叫珍宝海滩。”我仔细看,果然发现就算那些看去很相似的粉红色螺纹贝,细看每只都不一样,真不知道这片海滩有什么样的神秘,把东阿拉伯海的珍稀品种都拢到自己的地盘上。 和阿里混熟了,便兴致冲冲地决定加入他们看海龟产卵的活动。阿曼的Ras-Al-Janz沿海,每年都有大约6000到1万3000只海龟从印度洋、波斯湾、红海、东非海岸不远千里游回这里来产卵。阿里先帮我们办好了看海龟的许可证,提前一天赶到目的地。凌晨4点,我们在阿里的带领下前往绿海龟孵蛋的沙滩。一路上忍不住兴奋地想“真的要见到这些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了吗?” 黎明前的海岸寂静无声,循着阿里的一柱灯光,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在黑暗中默默行进,生怕我们的脚步影响了准备产卵的海龟。海滩上巨大的礁石迎面扑来,海涛在耳边声声倾诉,我们无暇顾及风景,一路疾行,活像好莱坞电影里的特工队。 突然阿里停住脚步,低声让我们围拢来。他把手电筒的光束调到最弱,昏黄的光影下,一只大海龟伏他脚下的沙地里,一双美丽的大眼睛温顺地看着我们,从容镇定,反而让我们这些赖在人家产床前看人家生产的人类不好意思起来。据说这些绿海龟妈妈们通常会刨好几个坑,但最后只在一个坑下蛋。都说狡兔三窟,看起来慢悠悠的大海龟智商也并不低嘛。海龟妈妈一次能下100个蛋,总共的时间也不过4个小时。这种产卵速度和她行动速度形成极大的反差。产卵完毕,精疲力竭而又心满意足的海龟妈妈用沙子把龟蛋掩盖好,步履蹒跚地回到海水浅滩里,远远观望守护大约两星期,再回到海滩生下第二批宝宝。这样来来回回,她在整个产卵季节要下8批蛋,一共800个! 天渐渐亮起来,太阳在巨石间缓缓升起,天边到海滩那种从玫瑰色到金色的渐变是印象派画家们的最爱。海滩上是一幅热闹的景象——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真假蛋坑和海龟妈妈们爬行的轨迹,其中夹杂着细细的“足印”,那是小海龟们的作品。这些海龟宝宝爬出蛋壳,跌跌撞撞跟在不知是不是自己妈 ===身后迎着朝阳往大海里奔去。他们努力的样子既可爱又可敬。 阿里像所有的阿曼人一样热情友善,为了他的一句话“你一定要去马斯喀特看看,去尝尝”外卖”(Take Away)的烧烤,店面虽然简陋,但是你却能吃到全阿曼最美味的烤鱼”,我们不顾起了个大早,继续驱车,前往阿曼的首都马斯喀特。我们到的时候没赶上热闹的早市,但是鱼市门口那家烧烤店门口却依然排着长龙。早上从渔船上卸下来的新鲜的海湾鱼被一刀砍成两片,撒上洋葱、青椒和特殊的阿拉伯香料,被利落的伙计用一把大铲送到一个超大的烤架上。当鱼被烤得吱吱冒油、香味冲鼻时,等待的时间就显得特别长。我还从来没在看起来如此简陋的店里吃过如此美味的鱼烧烤,阿里的果然推荐不错。 这个马斯喀特版的渔人码头很像法国的马赛老港口,弯曲的港湾里停泊着重型货轮,马路一侧沿街的楼房都是殖民地样式:高高的骑楼、法式阳台上阿拉伯式样的尖拱长窗、乳白色的建筑以褐色的齿状山岭为背景,映着港湾里的一泊碧水。马斯喀特老城是阿曼的心脏所在,国王的宫殿就在正中心,金色和蓝色装饰的高大的门廊像童话世界里的大蘑菇。宫殿的另一边是沙滩,两侧各有一个要塞城堡,仍然为阿曼的军事机关所用。我们开车在静悄悄的城里转了两圈,雅致的别墅临着简陋的民房;峻峭的山岩倚着碧蓝的海水。马斯喀特作为中东地区的重要港口,连接着欧洲、非洲、包括地中海国家及印度的贸易。500年前曾经被当时称霸海上的葡萄牙人占领了100年。现在阿曼各处的城堡遗址有500多个,昔时的战乱纷争如今都隐在阿拉伯海浩荡的海风里。 穿过层层错落的花园,我们踩着夕阳的最后一丝光回到度假村的私有海滩。宫殿般的主体建筑在背景的群山映衬下庄重高大,外墙的阿拉伯风格装饰玲珑丰富,投下的影子像重重叠叠的帷幕。海边沙滩上的帐篷里挂满了中东地毯,经营席地而坐的阿拉伯式晚餐。 我们在烛光中落座,看远处的山与海一点点黑下来,渔火在浪尖上飘荡,叮叮咚咚的阿拉伯音乐伴着烧烤海鲜的香气。水汽氤氲,阿拉伯海的风情就这样在夜色里浪漫无边。 资讯补给站 从北京和上海都有阿联酋航空公司(Emirates)飞阿曼首都马斯喀特的航班,但都经迪拜中转。好在都是夜间航班,到达马斯喀特时都是早上9点多。 颇具当地特色的Souq (市场)里卖什么的都有,阿拉伯长袍,廉价的金银首饰,地毯,古董店但都一律遵守下午长午休的时间表(下午1点到5点闭市)。 特别推荐阿曼特产的乳香(Frankincense)是一种树脂香料,原产地在阿曼的南方,公元5000年前就被阿曼人用来跟印度人换香料,被罗马人奉为供香。夜市上有卖最传统的乳香罐香,很便宜,买回去点在家就可以做一千零一夜的美梦了。 伊朗 波斯湾上的妩媚 要体会波斯湾的风情,没有什么地方比至今仍以“波斯”自居的伊朗更适合的地方了。新兴的旅游胜地基什岛更让人充满向往。 我们的车子越过无数红色的丘陵和沙漠来到了伊斯法罕,这里号称“世界之半”,因为在波斯帝国的鼎盛时期,这座城市见证了所有古国的繁华,也完整地保存着波斯风情。一整天,我迷失在伊斯法罕的圆顶建筑、城堡、大巴扎、宫殿和夺人心神的彩绘图案里,这些都一一印证了之前种种传闻中的伊朗。但是这次我们注定要看到一个与众不同的伊朗——基什岛(Kish Island)。 基什岛只是伊朗在阿拉伯海上一个很小的岛屿,但是7年前,这里的一位官员为了在这个宁静的海岛上开发出一片独立的“自由地带”,吸引年轻游客来此,通过这个“自由地带”,伊朗正在尝试协调它的伊斯兰传统价值观和当代人对生活多样化的愿望。 我们在午后的黄昏来到基什海滩,这里有一艘神秘的停船,据说在35年前被开到这里,就永远停了下来,虽然已经年久失修并遭火灾洗礼,但黑色的船身依然挺立孤傲,展现它独有的美。海滩上站着很多观日落的伊朗人,他们仍然多数身着黑色服装,但这里的气息却明显更加有活力。这里的海滩是浅金色的,很平坦,海浪很大。往海里走进去几十米,海水都只有齐腰深。这为冲浪提供了绝好的条件,浪够大,水很浅,刺激又安全。很多年轻的小伙子在海滩上招揽生意,教人冲浪。我们的冲浪教练是一个把头发染成金色的大男孩,黝黑而健康。他招揽生意的法宝包括他的冲浪板:“嗨,我的冲浪板是崭新的。”于是我跃跃欲试,不过我在冲浪过程中不小心弄丢了我的一只凉鞋,于是皮肤黝黑的小伙子就露出雪白的牙齿对我微笑着建议:“你应该把另一只鞋也丢掉,这样就会有人能捡到一双鞋子了。” 在基什海岛,宜动宜静。喜欢安静的人可以安享这里与众不同的度假海岛特色。不像全世界其他任何地方,这个海岛上依然完全戒酒,因此就少了许多酒吧和舞厅的喧闹,我们常会在白天阳光耀眼时选择去当地的茶馆消磨时间——像当地人那样。基什岛上的茶馆多数比较新,但是依然继承了伊朗古老的风格,茶室内的天花板和墙壁上,密密麻麻地吊着、挂着、贴着、钉着各类画作、毛毯、铜塑品、陶质品,还有许多盏绘上不同图案的圆形棉质吊灯。最令我不解的是,尽管装饰品排列得如此紧密,连半寸的空隙也没有留下,但坐在这个面积不大的茶室里,却丝毫没有局促的感觉,却感觉自己像置身于古老的博物馆里。我常常在此点一杯茶就迷失在自己身处的环境中了。这里是传统与现代汇集的地方,即可以看到用严密的黑袍把自己裹得密不透风的传统伊朗女孩,也可以看到刚刚从激烈的海上运动归来,一身短打扮、头发上还嘀嗒着海水的年轻外国游客。不过既然岛上没有酒,那么来茶馆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