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车轮的轨迹
汪卫民,市政分公司汽车驾驶员。作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他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入党宣誓时的誓言,把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在岗位,落实在行动上。从1983年从事汽车驾驶工作至今,他先后开过解放翻斗、东风半挂、油罐车、吊车、小汽车……无论是从事物资运输、工程施工,还是给领导开车,他都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不计得失、从不叫苦叫累。而是本着“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人生信条,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 他是一个平凡的驾驶员,不平凡的是始终勤学苦练、规范驾驶,行车超百万公里安全无事故。 据汪师傅讲,在他孩提的时候,路上跑的机动车很少,他最羡慕的事莫过于司机一踩油门,车“嗡”地一声就跑起来,每次看见汽车,他都会不由自主的多打量几眼。兴趣使然,到自己参加工作的时候,他毫不犹豫选择了开车。当初学车,那种兴奋劲儿难以言表。有时候开会,他一边听会,一边脚手在桌子下面比画。走路时,心里也想着开车,脚步都是油门、刹车的步点。 初学车的时候正值夏天,中午有车闲下来,他不顾闷热的驾驶室,一股脑地钻进去,又把档位又踩油门,在脑子里模拟各种路况进行原地操练,练习协调性,练习技术。独立开车的时候,在干完活返程的路上,他从来没把开车当作任务,而是一门心思的用在潜心钻研技术上。后来开载重10吨的半挂车,车长达13.5米,倒车入库,把车停在最佳位置很不容易,他一次次的练习,有时候一练就是一天。由于用心,他的驾驶技术很快就练得炉火纯青,各种车辆在他手里就象被驯服的野兽一样“听话”,因此他也成了单位的“试车手”,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新车,磨合期一般都会安排他来“训练”。 他一边摸索驾驶技术,一边潜心钻研车辆养护、维修及与车有关的方方面面知识。起初公司有修车班,每次车有小毛病,师傅在修车的时候,他跟着绕车跑前跑后,给师傅打下手,车的原理一点点学会了,车的小毛病他也掌握了,通过一次次的试探、一次次的排解车的故障,自己练就了一身修车的好本领。有段时间公司搞车辆费用驾驶员承包制,汪师傅的车通常是几个月时间连一分钱修理费也不花。他不但能排解车的小问题,有时候车的配件坏了,他也会自己“制造”。几个同类废弃的配件通过他的巧手进行拆装,一个如新的配件就组装成功了。在开车的时候,他有意识的摸索节省能耗的窍门,多年下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了节省能耗的高手。由于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车”上,和车相关的知识他简直就是“百事通”,交通规范之类他早就消化在实际行车过程中,新车上户、汽车年审等相关手续他更是轻车熟路,就连有关车的索赔知识他也很通透。如今他驾驶的奥迪车,购车2年来,由于出现些小毛病他已经成功向厂家索赔达7万余元,多年下来,由他为公司办理的车辆各种索赔金额已有几十万元。 汪师傅就是这样的勤学苦练,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但难能可贵的是,他从来不摆“艺高人胆大”的架势,每次出车都谨慎驾驶,按章行车,二十多年来,累计行车早已超出百万公里,却没出现过任何安全事故。 他一个平凡的驾驶员,不平凡的是二十几年兢兢业业、坚守岗位,从未有过固定节假日。 汪师傅不仅精于业务,车开得好,和车相关的知识懂得多,而且十分爱岗敬业。他的全盘“心事”是时刻准备着,不管是节假日还是休息时间,只要有出车任务,他都是随叫随到,二十几年来,他没有好好陪家人过过几次年。他敬业的另一个方面是完成工作的态度,每次出工出车,他总是尽力把任务完成到最好。那时侯往工地送物资,施工场地路很不好,很多地方大车很难通过,有些司机不愿意去,把货物卸在半路了事。而他每次出车,凭着娴熟的技术和敬业的态度,千方百计将车停放最合适最利于别人装卸的地方,为他人接省了时间和气力。1987年,合肥四水厂水源大会战,他开着半挂车早上从合肥出发,那时侯没有高速路,要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颠簸才能到达襄樊,第二天一早装上货,赶到合肥已经凌晨。为了赶时间,他就吃在车上。他车上时常预备面包、方便面等简单的食品,算作一天的“饭菜”。最忙的时候,他能这样日夜连轴跑五六趟,实在太累了,就把车停在路边小憩后继续赶路。同事们有的称他为“铁人”,有的戏说他“傻冒”,他从来都不予辩驳,一门心思的开好自己的车。 作为驾驶员,他的工作岗位就是“车”。他对车的“敬重”和爱护近乎达到痴迷。坐他的车,不管是领导还是普通员工,因为关车门较重常常被他“教训”。每次车入库前,他都要习惯性的围车转几圈,观察车是否漏油、轮胎是否漏气,车是否有小问题,确保车“完好”才安心放进车库。没事的时候他就擦车,恨不得把车面漆擦掉。 汪师傅有时候开玩笑说,他开车二十五、六年了,掐指算算,83年到现在不过24年,但如果加上那些别人休息他工作的节假日,加上那些抢工其间的没日没夜,他的有效上班时间又何止26年!而加班只是他敬业的侧面,更重要的是他那种始终把工作做到最好的态度。 他是一个平凡的驾驶员,不平凡的是助人为乐、乐善好施,视帮助同事、救助他人为己任。 汪师傅很乐意帮助他人。同事一起出车,线路导航、安排食宿这些事情很自然的由他一手包办;同事的车有了毛病他不怕累不嫌脏亲自动手修理;公司的其他车出了事故,他充分利用自己良好的人缘关系帮忙进行调解、索赔,经常出差在外,他就电话遥控,一桩事情下来,电话费都花了不少,但他从不计较。而他做这些事情,都是在开好自己的车的同时的“节外生枝”。他精业务,乐于助人,深受领导和同事的认可,2006年,他被推选为市政分公司小车班班长。强烈的责任心,致使他一刻也闲不下来,到了各个项目,领导检查指导工作,他就找项目驾驶员了解车的状况,全公司五六十台小车,细到每辆车牌号、现在出车何处、车的状况如何,他都做到心中有数。而他的工资依然如故,做的这些都近似“义务劳动”。 最让人感动的是他常常救助他人。有一次他出车到淮南市,远远看见一起车祸,肇事者已经逃逸,受害者浑身是血,受害者家属跪地求助,周围的车辆象没看见一样兀自川流。他无意识的加大油门,快速的赶到现场,用最快的速度将受害者抱上车,奔向医院,直到受害人经抢救醒来,他才准备离开。受害人家属预塞给他500元 “心意”,他坚决没要,而且连姓名也不愿意留下。有次傍晚在返家的路上,他发现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很无助的在偏僻的马路边行走,下车一打听,是一个和父母走散了找不着家的孩子,由于离孩子家比较远,他先把孩子带回家,给孩子洗澡做好吃的,并想办法和孩子父母取得联系,第二天又将孩子送到家里。父母千恩万谢,他却轻描淡写地说没什么,连留下来吃顿饭都不愿意。 二十几年的时间一晃而过,但敢问人生有几个二十几年?汪师傅二十几年的职业生涯,日日悉心重复着、执著着,见证着那车轮滚动的轨迹。 |